欢迎访问武汉热线  今天是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看完《热辣滚烫》,才发现我经常对女儿说的这些话,错的有多离谱



千万不要让你的女孩委屈了自己,成全了别人。

教会女儿好好爱自己,把讨好别人的精力拿来善待自己,把迎合别人的心力用来自我滋养,她们才能拥有热辣滚烫的人生。

作者 | 可乐妈

一直以来,我都觉得自己养了个好女儿:

她贴心、懂事、有眼力见儿。

在家里,是我和孩子爸爸的小棉袄,不仅很少向我们提要求,反而处处体谅大人的不易;

在学校里,更是出了名的好人缘,无论老师、同学有什么需求,女儿总会自告奋勇地上前帮忙。

总之,一提起女儿,周围人都赞不绝口。

我也一度觉得自己育女有方。

直到春节期间,我带女儿去看最近热映的《热辣滚烫》,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:

当看到贾玲饰演的女主杜乐莹问爸爸,“你有两个苹果,一个大的,一个小的,你朋友问你要,你给他哪一个?”时,坐在我身旁的女儿突然开始抽泣。

而当乐莹说“我会把两个都给朋友,但他们却以为我不爱吃苹果”后,女儿则彻底泪崩了。

直到影片结束,女儿依旧坐在座位上止不住地流泪。

但她却强忍着悲伤,小心翼翼对我说:

“对不起,妈妈,对不起,再给我一分钟,我马上就不哭了......”

这一刻,我的心脏好像被谁打了一拳。

我突然意识到:

眼前这个听话、乖巧,对别人有求必应的女儿,不正是另一个牺牲自己、委曲求全的乐莹吗?

她们都在一次次讨好别人中,悄无声息地弄丢了自己。



电影《热辣滚烫》里的杜乐莹,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孩。

大学毕业后,她因遭遇挫折便一直宅在家里。

而这一宅,就是整整十年。

这些年,乐莹一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,不知道自己是谁,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,每天都被巨大的无力感所笼罩。

她看似没心没肺,实则敏感善良,总是千方百计想对周围人好,甚至到了讨好的程度。

可最终,她全心全意的付出,换来的却是背叛和利用:

表妹豆豆为了话题和流量,找乐莹上节目,乐莹虽然不习惯将自己暴露在人前,但为了豆豆能顺利转正,还是答应了下来。

可豆豆却通过恶意剪辑,将乐莹塑造成了一个肆意辱骂母亲的不孝女。

不仅如此,豆豆还故意引导乐莹说一些有争议性的话,让她社会性死亡。



乐莹的闺蜜莉莉不仅抢了乐莹的男友,还厚着脸皮要乐莹来给自己当伴娘,她说:“你要是不来参加婚礼的话,别人都该以为我是小三了......”

乐莹虽然气愤,可到了婚礼那天,还是心软地去了。

只见她套着紧绷绷的伴娘服,站在莉莉和前男友的身边,还在帮忙收红包。



亲情、友情是如此,爱情里亦然。

为了圆男友昊坤的拳击梦,乐莹默默承担起所有:透支工资让昊坤获得比赛的资格;给昊坤做健身餐;夜以继日地陪着对方训练......

日常生活中,更是卑微到了尘埃:

怕昊坤有心理负担,在他问自己是不是第一次时,乐莹强装镇定地选择了否认;

哪怕自己不喜欢吃牛蛙,也依旧陪着昊坤喝着酒吃了一晚上。

可即便如此,昊坤依旧不愿意在人前承认自己与乐莹的关系,在发生冲突后,直接用一句“滚”赶走了乐莹。



每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,都能从前期的乐莹身上,找到自己的影子:

只要别人开心,自己做什么都愿意;只要别人开口,自己的想法就不重要;只要别人想要,自己就能把心爱的东西双手奉上。

他们压抑着真实的自我,不敢拒绝,不敢任性,一点点掏空了自己。

可最后呢?

却是让自己受尽了委屈,只留下了满身的伤痕。



想到这里,我开始重新审视女儿。

这才发现,我的女儿,懂事、贴心、高情商,却并不快乐:

她每时每刻都在取悦别人:和家人一起吃饭时,她能清楚地记得所有人的喜好,要是跟自己的口味有冲突,那一定先满足别人;

她几乎不会拒绝别人:就算遇到让自己十分为难的情况,也会勉强自己答应下来;

她还很会察言观色:周围人有任何细微的情绪变化,她总能第一个察觉。很多时候哪怕不是自己的错,也会情不自禁地道歉......

记得有一回,女儿的班主任打电话给我,让我去学校一趟。

到了办公室,班主任拿出五六本练习册给我看,问我知不知道女儿一直在帮同学写作业的事情。

我完全不知情,班主任这么一说,才想起女儿这段时间的确睡得很晚。

一次,我半夜起床上厕所,看到她房间的灯还亮着。

问她怎么还不睡,她说自己在预习。

现在想来,女儿那时应该是在帮同学写作业。

我问她是不是被同学欺负了,可没想到,女儿却摇着头说是自己自愿的,她知道错了,让我和老师不要责怪同学。

晚上,女儿去洗澡了,我看到她刚用过的电脑上QQ一直在跳动。

点开一看,竟然是个群聊。

里面的几个账号一直在攻击女儿:

“你怎么这么笨,让你帮忙写一下练习册都能被老师发现!”
“无语......你是不是没按照我们的笔迹来啊?害我妈回来就一直骂我,都怪你。”
“就是,我们以后再也不带你玩了。”

可即使对方说的话再过分,女儿也只会反反复复说“对不起”、“很抱歉”。

这一刻,女儿的卑微和讨好深深刺痛了我的心。

我突然想到了心理学家布莱恩·利特尔提到过的“洋葱型人格”:

习惯性讨好别人的孩子,就像一个洋葱。

当你一层层剥开他们的外皮后,就会发现他们的内心是空的。因为他们极度依赖外界的认可和喜爱,为了取悦别人,甚至不惜掏空自己。

在他们看来,只有无条件满足别人、对别人好,别人才会喜欢我,我才能有价值。

这样的孩子,何其可怜。





意识到女儿的讨好型人格有多严重后,我翻阅了大量资料,看到了心理学家米基·法恩的一句话:

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童年创伤,是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“无条件的爱”。

这些年我与女儿相处的点滴随之浮上心头,我这才意识到:

原来,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几句话,让女儿养成了讨好父母、取悦全世界的习惯:

  • 第一句:只有你乖乖的,爸妈才喜欢你

等女儿洗完澡出来,我对她说:

“真正的友谊,绝不是靠一方低声下气和委曲求全换来的。有时你越是卑躬屈膝,对方越会轻视你、伤害你。”

可没想到女儿却“哇”的一声哭了出来:

“是你一直教我要乖,要听话,说这样别人才会喜欢我的吗?难道我做错了吗?”

看着女儿委屈的神情,我才知道,她那些让我沾沾自喜的乖巧、懂事,不过是因为没有安全感,因为害怕失去别人的喜爱。

但就像作家刘娜说的:

“所有的过度压抑和过度委屈,终会被漫长的人生讨伐。

以学业、以恋爱、以婚姻、以人际关系,以过分考虑他人过度牺牲自我的讨好型人格。”

  • 第二句:这都是为你好

武志红老师曾在一次讲座中,分享过一个故事:

一位爸爸规定女儿每天必须吃够两碗饭,且一粒也不许剩下。

女儿曾试图反抗,可换来的不是爸爸的怒火,就是埋怨:“我一心一意为你好,你居然敢不吃?还有没有良心!”

为了让爸爸高兴,女孩选择逆来顺受,硬着头皮吃,结果一度胖到150多斤。

长大后,习惯了讨好的她,也将这套模式延续到其他关系中。

曾几何时,我也总是用一句“为你好”,堵住了女儿表达自我的出口。

然而,当一个生命凌驾在另一个生命之上时,孩子只会迷失了自己。最终,孩子的人生未必会如父母所愿,但一定是伤痕累累的。

  • 第三句: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

深入了解了讨好型人格后,我逐渐意识到:

女儿之所以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“老好人”,其实是步了我的后尘。

从小到大,父母一直教育我“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”、“一定是你有问题别人才会不喜欢你”。

所以,每每和别人发生冲突时,哪怕不是我的原因,我也会立刻道歉、认错。

后来,我也时常用这句话教育女儿:

“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,你就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吗?”
“退一步说,这件事的确是父母做得不对,但你就没有问题吗?”

结果,在潜移默化中,让女儿一次次陷入消极的自我暗示,觉得自己低人一等,不断自我攻击。





有句话说得好,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,一个是十年前,一个是现在。

其实,教育也是如此。

虽然无法逆转时光,但只要愿意反思与学习,任何时候都不晚。

就在昨天晚上,我诚恳地向女儿道了歉,并邀请她一起看《热辣滚烫》上映后,贾玲的一段采访。

采访中,贾玲又一次提到了两个苹果,她说:

“以前,我的确会把两个苹果,毫不犹豫地都给朋友。”

但现在,如果朋友想要她的苹果,她会诚实地说:

“其实我也很喜欢吃,但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,你张口向我要了,我可以给你一个小的。”

如果朋友觉得不够的话,她也可以把大的给出去,但她会告诉对方:

“那个大的,我本来是想留给自己吃的。”

如果朋友两个苹果都想要的话,她还是可以两个都给出去的,但她会明确地说:“我可以两个都给你,但我真的很委屈。”

看完以后,我和女儿都哭了。

我对女儿说:

“以前的我,总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功是养出了一个听话、懂事,会哄大人开心的孩子,也天真地以为,这样才是为你好。

但现在,我更希望你能像贾玲而非乐莹。

比起关心、照顾他人,能先忠于自己的内心,不委屈自己做不喜欢的事。

即使你不乖,不是第一名,不那么为别人着想,爸爸妈妈也会一直爱你,希望你也一样。”

改变,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作为父母,很多时候我们能做的,不过是看见孩子的感受,接纳孩子的处境,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
相信终有一日,孩子总会遇见那个更加勇敢、强大的自己,收获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武汉热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